找到相关内容264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不可或缺的自我再成长过程!否则,过度地以自己的意思施行所谓“度众的方便”,后人效之,恐怕就会有“度生于眼前,灭法于未来”的缺失发生了。  总之,我们对于一个菩萨行者,不但要求他要能广学世间,更要求他必须...现代及未来教团及世间需求的基本僧教育理念是什么?  我们的想法是︰办僧教育的人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是不可以模糊、混淆和摆动不定的,尤其僧教育工作者更不可以不去思考过此类问题就办起学来了。因为,如果只凭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阿赖耶识为我,作种种颠倒分别,故我痴、我见、我爱、我慢恒常相应。第八阿赖耶识换成现代心理学的术语,即是潜能、记忆与自我,因此其又译为藏识,是世间的生起之处,是生命经验的储藏室,有情或沉沦生死或证得...幸福人生必不可少的条件。   第八轻安:世间的轻安是身心轻松愉快,保持良好的心态,从而具备良好的心情与创意,这是心理健康的根本。佛法上的轻安是修行者调伏烦恼,远离粗重,为修禅定的必需条件。《成唯识论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、宗教及哲学的理解

    相应。是以三身四智,五眼六通,非哲学家所能企及也。[8]   杨仁山居士认为佛法与哲学是出世世间的区别,不能相提并论。   在二十年代的佛教界,在佛法、宗教、哲学三者的关系上,观点最为鲜明...与哲学,说到底,佛法是真,哲学是俗。[13]   欧阳竟无的学生王恩洋先生继承欧阳竟无的观点,并且将此观点推向极致。他认为宗教信仰唯依于人,佛法则依于;宗教以上帝为万能,佛法以自心为万能,宗教以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067991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rdquo;字的意义,世亲释论云:“界者谓因,是一切等所依止,现见世间于金镀等说界名故。由此是因故,一切等所依止,因体即是所依义”。这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说:“界是...意义。第三是以正理证明阿赖耶识的真实存在。以赖耶为染净所依,如无赖耶,世出世间,均无法成立。所知依就是阿赖耶识,为什么不以阿赖耶识为名叫阿赖耶识分或叫阿赖耶识殊胜殊胜语,而叫所知依分,所知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作为方法的印顺:问题意识、诠释效应及其它

    因此必然地更凸显了佛法和世间不共的一面,从而使得本来遭到轻忽的佛教与现代性之间的紧张有可能呈现出来。就此而论,虽然印顺思想和太虚一样以拥抱现代性为基调,但是其诠释风格使它对处理佛教和现代性之间的紧张较...,但这是人病而不是病。难道印老会比那些祖师大德更伟大吗?在这里,印顺思想与传统佛教思想的内在张力完全被忽略,相关论述及其结论被不假思索地搁置或抛弃,或者说在重视圆融的传统思考框架下那些曾经激发印顺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668194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事事物物,不论是有情、无情,色法、心法,还是世间诸法、出世间,都是仗因托缘而得生起。佛经说得好:“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”《中观颂·观四谛品》亦如是说:&ldquo...自成之义,第二差别是常住义,第三差别是独存义。   合这自成、独存、常住的三义,就是自性。对事物有自成、独存、常住三义的否定,就叫空,或叫自性空、性空。世出世间的每一都是缘起的,都没有自成等三义,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

    世间世间,是即一大总相法门体。唯依妄念而有差别,若离妄念,唯一真如,故言海印三昧也。(法藏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》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2卷2册,第98、99页。)  作为“自性清净圆明体...有协思想成不比的相互吸收。  判教之同异  在教相判释上,华严宗主“五教十宗”之说,即所谓“初就分教,教有五类;后以理开宗,宗乃有十。”(法藏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》卷一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2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268325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实体义是我义,如世间言我作我受我欲我行,皆谓有其实体能主宰事物故名我也。然此我者实为妄执,诸法中求皆不可得。所以者何?诸有为待因缘生,生已即灭,无有主宰,不常住故。诸无为即有为实相实性,无有作用...般若异者,亦约略可得言焉。则五三自性,八识二无我,说诸法性非有非空,是为此宗要义也。唯识之义且待后明。玆特就三性之理,略明其概。所谓三性者:一依他起性,二遍计所执性,三圆成实性。此三自性,总摄世出世间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名,而无我之实。故云假说也。此假说中含有二义:一分别假,二因缘假。分别假者,谓七识所执之我也。虽非真我,亦不同因缘和合所生法,乃从真性上分别而有,颂所谓“分别缘所生”也。如世间之人,总观则一人...能离所,以所离能,皆不成执故。假使成为二执,犹不合法。经云:二乘我执已空,法执未亡。若对起之我,必同时消亡。今一存一亡,可知法执之非对我之法矣。又二乘之我,既非凡夫之我,法执之,自非世间之法矣。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不易体会的。除非得到正确的修持法。这种修持可以从佛经中学到。灭谛和道谛则属于出世间。因此,只有不断的修习方能证悟。 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现象的产生,皆由因缘和合所形成。在现象呈现时,必须仔细观察它们的...。  惧怕可分为两种性质。一种源于世间;次者是因修习智慧禅而产生的。  ㈤当一个人联想到他将面对如:敌人、疾病或恐怖危险的局面时,心里会开始产生害怕。以上所产生的惧怕都源于世间。但是,在行舍正智中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